Linux核心概念详解
  • 0. Linux核心概念详解
  • 1. 调试环境
  • 2. Linux 调度器
    • 2.1 任务
    • 2.2 核心概念
      • 2.2.1 核心概念 - 调度实体
      • 2.2.2 核心概念 - 调度类
      • 2.2.3 核心概念 - 调度策略
      • 2.2.4 核心概念 - 运行队列
      • 2.2.5 核心概念 - 优先级
    • 2.3 演进历史
      • 2.3.1 O(n)调度器 - 调度逻辑
      • 2.3.2 O(n)调度器 - 时间分配
      • 2.3.3 O(n)调度器 - 调度时机
      • 2.3.4 O(1)调度器 - 简介
      • 2.3.5 O(1)调度器 - 调度逻辑
      • 2.3.6 O(1)调度器 - 时间分配
      • 2.3.7 RSDL
      • 2.3.8 CFS
    • 2.4 DL调度器
      • 2.4.1 DL调度器 - 调度算法
      • 2.4.2 DL调度器 -核心代码
    • 2.5 RT调度器
    • 2.6 CFS
      • 2.6.1 公平性
      • 2.6.2 调度逻辑
      • 2.6.2.1 调度逻辑 - 数据结构
      • 2.6.2.2 调度逻辑 - vruntime
      • 2.6.2.3 调度逻辑 - 调度周期
      • 2.6.2.4 调度逻辑 - 调度节拍
      • 2.6.2.5 调度逻辑 - 任务抢占
      • 2.6.2.6 调度逻辑 - 调度时机
      • 2.6.3 组调度
      • 2.6.3.1 组调度 - 数据结构
      • 2.6.3.2 组调度 - 调度逻辑
      • 2.6.3.3 组调度 - 时间分配
      • 2.6.3.4 组调度 - 任务组权重
      • 2.6.4 带宽控制
      • 2.6.4.1 带宽控制 - 数据结构
      • 2.6.4.2 带宽控制 - 带宽时间
      • 2.6.4.3 带宽控制 - 挂起与解挂
      • 2.6.4.3 带宽控制 - 定时器
    • 2.7 负载追踪
      • 2.7.1 负载追踪 - 简介
      • 2.7.2 负载追踪 - 数据结构
      • 2.7.3 负载追踪 - 计算负载
      • 2.7.4 负载追踪 - 更新负载
    • 2.8 负载均衡
      • 2.8.1 简介
      • 2.8.2 CPU的拓扑结构
      • 2.8.3 数据结构
      • 2.8.4 算法思路
      • 2.8.5 触发时机
      • 2.8.6 总结
  • 3. LINUX 内存管理
    • 3.1 寻址模式
      • 3.1.1 地址
      • 3.1.2 地址转换
      • 3.1.3 Linux的地址空间
    • 3.2 物理内存
      • 3.2.1 数据结构
      • 3.2.2 初始化
      • 3.2.3 物理内存模型
      • 3.2.4 Buddy System(伙伴系统)
      • 3.2.5 SLAB/SLUB/SLOB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2. Linux 调度器
  2. 2.3 演进历史

2.3.3 O(n)调度器 - 调度时机

聊完了调度的具体逻辑与时间分配之后,我们再来简单聊一下调度时机,即调度这件事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。O(n) 的调度主要发生在如下场景中:

  1. 进程主动发起调度,搜索内核代码会发现大量的地方调用了 schedule() 方法

  2. timer 发现当前进程已经耗尽了自己的时间,触发调度。代码如下:

    /* file: kernel/timer.c */
    void update_process_times(int user_tick) {
        struct task_struct *p = current;
        int cpu = smp_processor_id(), system = user_tick ^ 1;
    
        update_one_process(p, user_tick, system, cpu);
        if (p->pid) {
            /* 运行时间耗尽,设置调度标记 */
            if (--p->counter <= 0) {
                p->counter = 0;
                p->need_resched = 1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f (p->nice > 0)
                kstat.per_cpu_nice[cpu] += user_tick;
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kstat.per_cpu_user[cpu] += user_tick;
            kstat.per_cpu_system[cpu] += system;
        } else if (local_bh_count(cpu) || local_irq_count(cpu) > 1)
            kstat.per_cpu_system[cpu] += system;
    }

    在定时器中不会直接触发调度,而是设置任务的调度位: p->need_resched = 1;, 系统在下一轮调度中才会做对应的处理。

  3. 用户修改进程优先级的时候,这一点很好理解。

  4. 系统通过 fork() 创建新任务的时候,新任务的产生会导致系统产生调度需求。

还有很多其它的情况会引发调度,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。

Previous2.3.2 O(n)调度器 - 时间分配Next2.3.4 O(1)调度器 - 简介

Last updated 3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